帕提古麗·阿布力孜正在包包子。(通訊員吳曉蕓)
西爾艾力·艾海提對車輛消殺。(通訊員吳曉蕓)
新疆網訊(全媒體記者史傳芝)本輪疫情發生以來,烏魯木齊市民同心抗疫,匯聚起磅礴力量。其中,有不少“夫妻檔”積極參與防疫消殺、運送物資,送醫問藥……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。
平凡歲月,他們相濡以沫;疫情當前,他們風雨同舟。他們是夫妻,更是并肩抗疫的戰友。
同在一個社區卻難見面
有一種浪漫,是戰疫路上的相互陪伴;有一種牽掛,是工作之余互道一聲平安。
祖麗菲亞·吾甫爾是勝利路街道河壩巷社區工作人員。本輪疫情之初,接到返崗通知,她立即著手打包行李。而每次都到社區做志愿服務、支援社區防疫工作的丈夫地力木熱提·賽塔爾,這一次也不例外,一起打包行李。
三歲的兒子和公婆住在烏魯木齊縣,六歲的女兒和夫妻倆住在一起。孩子怎么辦?祖麗菲亞·吾甫爾犯難了。猶豫再三,祖麗菲亞·吾甫爾提議:“和我一起住辦公室吧。”丈夫和女兒沒有猶豫,都同意了。
祖麗菲亞·吾甫爾主要負責接收采集到的居民咽拭子樣本,確定轉運的樣本數量、時間等數據。核實無誤后,交由專車運送樣本至指定的核酸檢測醫院,對接居民流調信息等。
地力木熱提·賽塔爾住帳篷,開著自家的皮卡車,往返保供地點和社區的10個小區,運送蔬菜、水果、米面油等物資,保障每個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。
“他做保供,我做內勤,我們在一個社區也見不上面。偶然的一次,我收樣他送物資,遠遠看到了彼此。見到了,心里放心多了。”祖麗菲亞·吾甫爾說,平常就是發信息、打電話,她給丈夫說的最多的話就是:“做好防護,注意安全。”
“他支持我的工作,我也明白他的熱心。但是,作為一個妻子、一個母親,我心里忍不住擔心。”祖麗菲亞·吾甫爾說,社區現在是低風險,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中有他們夫妻倆的“微薄之力”,讓她深感自己的工作有價值。
“我們守護著別人的家,很多人也在努力付出守護我們的家。”祖麗菲亞·吾甫爾說。
夫妻倆相互打氣相互鼓勁
對于栗銘霞和王科技來說,愛不僅是“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,還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與堅守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,他們并肩作戰,一路前行。
栗銘霞是東門街道東后南街社區黨委書記。作為本輪疫情期間社區工作的帶班領導,居民安撫、核酸采樣、疫情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保供、居民外出就醫等方方面面的工作,都需要她統籌協調。同時,她還要一遍又一遍地叮囑社區工作人員和下沉干部,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,減少傳播風險,做好各環節工作,服務好居民。
王科技是天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流調組成員。他和組員每天和電話、鍵盤、數據打交道,但很少能抽空給妻子打個電話。
“有時候一天要接打幾十上百個電話,但很多時候我們倆一天也通不上一個電話。”栗銘霞說,忙起來,電話接通也說不了幾句,都是相互打氣、相互鼓勁。
“父母幫我們照看著孩子,家人的理解和支持,讓我更安心工作。”栗銘霞說。
丈夫陪妻子一同“返崗”
有一種浪漫叫“夫妻同心”,有一種責任叫“并肩戰斗”。
帕提古麗·阿布力孜是賽馬場街道賽馬場東社區職工食堂工作人員。疫情發生后,她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。丈夫西爾艾力·艾海提為了給妻子減輕工作壓力,成了社區第一個志愿者,陪同妻子一起“返崗”,給妻子打下手。
夫妻倆的默契,讓他們總能及時供應社區30余名工作人員的三餐。
送核酸采集樣本、人員轉運、領取物資、送居民就醫……社區急缺駕駛員,西爾艾力·艾海提主動上前接過車鑰匙,承擔起了駕駛員的工作。
同在社區服務,夫妻倆也很難見上一面。只能抽空通過電話、視頻聯系。
有時,西爾艾力·艾海提一天就要出車十余次,經常是剛剛下車,做完消殺就又上車出發了。很多次,剛端起飯碗還沒吃上幾口,就又要穿著防護服去送樣、轉運。凌晨,其他工作人員在休息,他已開著車來回好幾趟,領取、搬卸物資。
“我們要避免接觸,都安全。”帕提古麗·阿布力孜說,她心疼丈夫的辛苦,也為丈夫的擔當自豪?,F在社區是低風險,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,夫妻倆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。
“相信很快我們就能在家里團聚了。”帕提古麗·阿布力孜說。